跃马迎新春 遥看杏林红

发布时间:

2014-01-23

来源:

作者:


  明年中药产业的行情依旧阳光灿烂;由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培育出的几艘中医医院“航母”将逐步浮出水面;中医药在民众和国家的影响力与地位会更加提高。

  银蛇辞岁,金马迎春。在此,我们医林撷英,药海逐浪,满怀豪情,论旧谈新……

  小龙年峥嵘岁月稠

  评价中医最重要的是看医疗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医医院门诊总量增长的人数和速度都远远高于综合医院,出院病人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医院为减轻政府、医保和民众的医疗负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他中医药工作方面,各地全面实施了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各省进展顺利,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服务群众的生活与健康。特别是2013年起第一次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单独一类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安排专款,开展老年病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的中医调养服务。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打造了一批综合实力强大的中医医院;第二批国医大师的评选,有力助推了中医的传承。开展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世纪工程中药资源普查。

  有近忧常谋发展策

  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与困难。

  第一,财政投入中西尚未并重。医院院均年财政补助中医医院662.90万元,综合医院1572.74万元,综合医院是中医医院的一倍多,但中医医院院均床位数仅比综合医院少18张。

  第二,中医服务的产出受资源的支配与制约。床均固定资产中医医院14.8万元,综合医院20.9万元,按中医医院床位计算,中医医院床均固定资产如要达到综合医院水平,财政应补偿374亿元。由于资源不足,中医医院职工人均年业务收入24.87万元,综合医院33.12万元,中医院人均年业务收入比综合医院少8.25万元。按中医医院职工数计算,中医院少收入603.4亿元。

  第三,在服务产出上,住院服务量尚显不足。中医医院床位占综合医院床位的20.6%,人员占4.7%,门诊服务量占综合医院的24.1%,门诊产出比资源的比重高出很多,中医门诊既有优势又有效率;但住院服务量占18.2%,低于床位所占的比重,技不如人。且中医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比综合医院低3个百分点。

  第四,公立大型中医医院“看病难”,而民营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吃不饱”。中医的社会力量办医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社会上的养生保健机构等因无政策、无标准、无扶持,小而散,杂而弱。

  第五,在新的国家《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只占4%,各地定价偏低,导致一些中医医院弃中从西,有的中医诊疗技术濒临失传。

  金马年杏林再扬鞭

  展望新的一年中医药事业,可谓“马力十足”。

  第一,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医药行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的大好机遇。其一,政府的扶持政策与经济持续增长后带来的旺盛需求,会拉动中医药的服务增加和自身发展。其二,未来十年是中国老龄社会加速的时期,人均卫生费用支出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会不断增加,中医药在其中亦功亦利。其三,经济发展与医保全覆盖,国民健康意识与需求提高,“新农合”给付水平提高,医保从低水平广覆盖进入了多样化高保障的阶段,诱导性医药消费正在转向社会人群的自我刚性需求,个人健康支出加大,全国中医药费用总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第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改革发展全局中统筹部署,必将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三,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给中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机遇。中医药行业在其医疗、中药、设备器械、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文化、旅游、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将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第四,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2005年至今,我国中药行业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的增长都超过医药行业增长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GDP的增长。明年中药产业的行情依旧阳光灿烂。

  第五,受近几年对中医医院的大投入和床位大幅增加的拉动,明年困扰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问题在某些方面将有所好转。由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培育出的几艘中医医院“航母”将逐步浮出水面。

  第六,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的覆盖率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中医药文化更加深入百姓生活。中医药在民众和国家的影响力与地位将更加提高。